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52章
作者:陈悟      更新:2025-03-14 12:04      字数:3622
  
  林杳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又指了指阿婆手上的纸包:“方才在酒楼带了些许凉菜,等会儿热热就能吃。”
  林杳被她这么热情的邀请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她尴尬地笑了笑:“不了不了,我夫君还在家中等我呢。”
  “这样啊。”徐煮冬颇为遗憾地叹了口气,而后又爽快地说,“那改日你夫君不在家的时候我再请你!”
  林杳应了她的邀约,与她们辞别后往回走,刚到院门口就看到百里昀在远门处倚着。
  “吓人啊?”林杳被他吓了一跳,皱着眉上下打量着他,“你在看什么呢?”
  百里昀微微歪头,笑得林杳毛骨悚然:“在看你啊,知微。”
  林杳嫌弃地看了他一眼,将他往旁边一推,进了远门:“我劝你最好不要口出狂言。”
  “我哪敢啊。”百里昀转身带上了远门,跨步追上了林杳,阴阳怪气道,“我今日在县衙小心斡旋,回家一看,夫人倒是自在呢。”
  “不然呢?”林杳停下来脚步,转身,右手对着他做了个旋转的动作,“你领俸禄,自然要斡旋,我又不领俸禄,自然是自在开怀。”
  “我不反驳。”百里昀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只是夫人啊,你从未与我聊得如此开怀,你可知你与那老媪说话的声音,我隔着一堵墙都能听清。”
  “听不清吧?”林杳怀疑地看了看旁边的那堵墙,“你莫不是耳朵贴在墙上听的?”
  百里昀不自在地瞟了瞟别处,林杳了然,嘲笑道:“你寻常与我讲的故事都不有趣,今日我听了个有趣的故事。”
  “我讲的故事还不有趣?”百里昀不可置信地指了指自己,“我科考的时候写的文章……”
  “闭嘴吧你。”林杳打断了他的话,“可以这么说,你讲的故事特别适合科考,但不适合我。”
  这一路上百里昀看到什么想要有感而发就会先同林杳讲个典故铺垫一下,之后再说一番道理,最后再是他的有感而发,而且他讲的话全是“之乎者也”,听得让人昏昏欲睡。
  “怎么不适合!”百里昀急了,“那老媪同你讲了什么,我也同你讲,我绝对比她讲得好!诶诶!林杳!你别跑!我说真的!”
  第47章
  “求之不得。”
  晨曦的微光洒在河面上, 波光粼粼,却也透着一股寒意。
  与往常一样,徐煮冬和爹娘打过招呼后, 背着简陋的鱼篓, 手持渔网来到了经常捕鱼的河边。
  她站在渔船上,熟练地将渔网在手中整理好, 然后用力向河中撒去。
  渔网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噗通”一声落入水中,溅起一圈圈的涟漪。
  她哼着小曲儿等待了片刻,随意张望四周的瞬间突然脸色变得煞白。
  她隐约看到了一具肿胀的尸体。
  她连忙收起鱼网,将鱼网对准疑似尸体的漂浮物打捞, 拽上来的那一刻,她不禁后退了几步。
  衣服被河水泡得破烂不堪,紧紧地贴在青紫的皮肤上,头发像水草一样杂乱地缠绕着,面部因为浸泡而有些变形,双眼半睁着,仿佛在死前遭受了极大的恐惧, 一股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徐煮冬忍不住捂住口鼻, 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她跑了几步远, 扶着大树干呕了几下, 强忍着恐惧和恶心, 顾不上收拾鱼篓和渔网,转身就朝着县衙的方向狂奔而去。
  脚步慌乱而急促, 路上的石子硌得她脚底生疼,但她也顾不得了, 此刻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县衙报案。
  终于,徐煮冬气喘吁吁地跑到县衙门口,不顾侍卫诧异的目光,同他们说:“我我要见知县,我要报案,河边……河边有一具尸体!”
  她的声音因为慌张和奔跑而有些颤抖,她的身体也止不住地微微发抖。
  “大胆!”两个侍卫交叉持剑拦住了她欲前进的脚步,“知县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我我要报案!”徐煮冬不解地问,“这也不能见吗?”
  “近来兴修水利,开渠筑堰,朝廷又派了大官前来督查,哪有时间管你的事?”侍卫不耐烦地就要将她轰走。
  “不是我的事!是人命啊!”徐煮冬被推得摔倒在地,却还是立马站了起来,据理力争,“知县最是体会民生,若是你们前去禀报,又怎会对此事不理不睬?”
  “人命是吧?”侍卫昂起了头,居高临下地说,“那你便将此人尸身带来,带得来,就管。”
  “你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徐煮冬起得不行,“那么大个人,我如何……”
  “煮冬姑娘?”徐煮冬正撸起袖子打算蛮闯却听到了一声脆生生的呼唤。
  “林姑娘?”徐煮冬回过头,有些意外。
  “怎么回事儿?”林杳大早上出来准备找找画楼,没想到画楼没找到,却远远看着这剑拔弩张的阵仗,再定睛一看,竟是徐煮冬,所以有些担心,连忙跑了过来。
  徐煮冬剜了几眼守门的侍卫,同她说道:“我在河边发现了一具……”
  “何人在此喧哗啊?”绿袍知县从县衙里面向外走了出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他一眼就看到了被侍卫拦住的徐煮冬,赶忙呵斥侍卫:“你们这是做什么?不得无礼!”
  侍卫一听,赶忙收起了剑,退到一旁。知县看着徐煮冬,温和地说道:“徐姑娘莫怕,本县刚刚正在处理些事务,让姑娘受委屈了,姑娘有何要事?”
  徐煮冬这才松了一口气,原原本本地将事情原委告诉了知县。
  “竟有此事!”知县颇为震惊,忙让侍卫多派些人手,让徐煮冬带路。
  “林姑娘,我去给杨知县带路。”
  “我与你同去吧。”不知为何,她心里有些忐忑。
  “不用不用,那尸体着实形容可怖,林姑娘不必担心,我去去就回。”
  听到这话,林杳只好点了点头。
  说完,徐煮冬就脚步匆匆地走了,她还不时回头看看知县和他身后跟着的几个衙役,眼神中透着焦急与不安。
  来到河边那具尸体所在之处,杨知县皱了皱眉头,他的表情变得十分微妙。
  徐煮冬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种夹杂着厌恶、警觉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的神情。
  瞟到徐煮冬看向他犹疑的眼神,他温和地解释:“本官平日里处理政务,虽也见过尸体,但这样一具从河中打捞起的肿胀且散发着恶臭的尸体,还是让本官有些不适,让姑娘见笑了。”
  说完,杨知县的目光在尸体上停留片刻,然后他清了清嗓子,似乎是想驱散这份恶心的感觉。
  他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衙役前去抬人。
  徐煮冬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言语。
  杨知县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脸上换上了一副赞赏的表情,对着徐煮冬说道:“徐姑娘,今日你做得很好,这河中尸首之事关系重大,你能不畏恐惧,前来报案,实乃大义之举!”
  徐煮冬听了杨知县的话,心中的慌乱稍稍平息,她微微欠身:“杨大人谬赞,这是我应当做的。”
  杨知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徐姑娘,你父乃是仵作,本官想请他到县衙来验一验这具尸体,不知姑娘可否跑这一趟?”
  徐煮冬连忙应道:“杨大人吩咐,我自当照办。”
  说罢,她又瞥了一眼那具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便匆匆往家的方向赶去。
  林杳看着徐煮冬一行人离开县衙后,皱着眉回到了家中。
  这小院颇为清幽,她来到案几前,摒除了心里不好的想法,开始专心致志地收拾起了画卷。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改日去附近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画的练练手。”她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些个月全在路上耽搁了,真怕手生了。”
  “也不知道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她的思绪。
  林杳微微一怔,旋即放下手中的画卷,站起身来,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她行至门前,打开了柴扉。
  只见门外站着徐煮冬。
  她这才松了口气:“如何啊?”
  徐煮冬的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略显粗糙,她穿着粗布衣衫,上面还带着些许水渍,散发着淡淡的鱼腥气。
  然而她的笑容却如同那灿烂的阳光,质朴且爽朗。
  她手中提着一尾鲜鱼,那鱼还在鲜活地挣扎着,鱼尾不断摆动,溅起星星点点的水花。
  她晃了晃手中的鱼,清脆的声音响起:“杨知县是好人,他请了我父亲去验尸,还说我颇有胆识呢,不过那尸体确实怕人,还好没让你跟过去,就连杨知县见了也是一阵战栗呢。”
  “喏!你看,今日运气颇佳,在河里捕得不少鱼儿。这尾鱼甚是肥美,特送来与林姑娘,鲜鱼熬汤,最是滋补不过。”
  林杳目光下移至那尾鱼,想到了她刚刚说从河里捞出了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