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作者:
奔跑的大橘子 更新:2025-03-14 12:13 字数:3708
董容琳望向文相:“真是我想的那样?”
文相点头:“自然是的。其实大多数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蓝将军、刘将军他们都是忠心耿直的武将,但凡和他们相处过,就知道他们不可能通敌叛国。而且在前线厮杀得最厉害的是他们,说谁通敌,他们都是不可能的啊!”
文相说着,脸上也有些羞愧难当:“可当今陛下心狠啊,毫无预兆,趁着两家节庆团聚之际,拿着所谓铁证,突然对两家发难,诸人家族。可即便如此,我们这帮骨头早就软了的人,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了!”
董容琳没有经历前朝,实在无法理解朝堂里这些人的选择。
他有他的选择。
“蓝老将军一家,一身保家卫国,不应该落得这样的下场,还是背着这样的骂名。”董容琳也顾不得文相听了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更加羞愧,坚定了表达了他的观点。
文相看着眼前的董容琳,略有些恍惚。他还记得,四五十年前,自己也是这般的觉得世界非黑即白,一心要为正义发声,为百姓谋利,也正是因此,自己才逐渐成为了文官之首,大家信任的对象。
是什么时候,自己就左顾虑、右筹谋,活着了苟且偷生的模样呢?
或许他们这些老家伙真的应该退了。
那就看眼前的和不在眼前的年轻人,能够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吧。
文相拍了拍董容琳的肩膀:“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给你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你可以信任的,如果还需要其他支持,你再来找我。”
董容琳回了一揖,道:“谢谢相爷的信任。容琳会好好用好这些人的。”
……
文相和董容琳的这一次会面,意味重大。
从这之后,京城的某些风声,不再仅仅限于百姓之间的隐秘的口口相传,而是在达官贵人和朝臣等中间,也逐渐的波及开来。而且因为后者知道的前事更多,一些真相也夹杂在传言中,让消息可信度变得越来越高。
……
与此同时的是,宋城还日日在他的噩梦中挣扎。
闭上眼,就是噩梦。
而睁上眼,又意味着困、意味着头痛欲裂。
宋城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暴怒、抓狂……
而这些,则又进一步验证着传言的真实性。
……
终于到了陆凌瑶和刘煜回京的这一天。
两人作为让蒲城等一众受灾城镇恢复正常的有功之臣,既已平安回到京城,皇帝宋城不得不在朝堂上接见,即使他心底已经有了决断,待他们的风头稍弱,就要让他俩去见自己的父辈和祖辈。
只是,皇帝宋城不知,“战争”已经在会面的这一刻就已经打响。
这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文官一侧,文相、董容琳领头,武将一侧,也都是陆凌瑶的老熟人。
皇帝宋城高坐在龙椅上,尽管他强打着精神 ,但眼底的青黑和那略显扭曲的面容,都显示着他一段时间被噩梦折磨的濒临崩溃。
陆凌瑶和刘煜站在殿中,并未下跪,这一幕并不正常,但或许是皇座上宋城和两人气场倒置的缘故,也可能是朝中众人本身也都因传言的缘故抱有吃瓜的隐秘心态,并未有人对此提出质问。
皇帝宋城精神恍惚,但还记着自己的皇权不容藐视。大声呵斥道:“你们俩因何不跪,是要造反吗?”
边呵斥,边道:“来人,将这两个意图造反的人给我拿下!”宋城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弄死二人的机会,但是,对他而言,不敬皇权,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铺垫。他无法深度思考其他,只想先给陆凌瑶和刘煜一点颜色瞧瞧。
宋城的话音一落,殿外顿时涌入近十名的御前侍卫,将陆凌瑶和刘煜团团围住。
殿中的文臣武将看着这一突然的变故,也有些被打得措手不及,有些支持陆凌瑶的,都不免脚步微变,做出了随时要想办法援救二人的准备。
在这剑拔弩张之际,站在文官前排的文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等一下!”
宋城皱眉,道:“文相有何话要说?”
文相拱手答道:“陛下,陆县主和刘小将军都是有功之人,相信陛下也听说了他们在华东六县的功绩,他们的功在社稷,如果陛下贸然拿下,恐怕会让百姓不满,也让所有有功之臣寒心。”
宋城冷哼:“你说的我都知道,但那不是他们恃功而傲,殿中不跪君王的理由。”
文相仍是拱手,不急不躁的回道:“陛下多思多虑了。您也知道,陆县主是初次上朝,大概只是还不知道回话的礼节罢了!”
然后,文相转头,给了陆凌瑶一个让她暂忍的眼神。
只是,陆凌瑶要让文相失望了,她并没打算委屈自己去跪拜宋城。
第127章
陆凌瑶并不惧围上来的御前侍卫,这次的情况与上次他们和暗卫交手不同,……
陆凌瑶并不惧围上来的御前侍卫, 这次的情况与上次他们和暗卫交手不同,上次是意外遭遇战,而这次, 她上朝前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她只是轻轻一扬手,冲上前的御前侍卫就已经都被定在了原地。
陆凌瑶轻笑着向前走了一步, 她对宋城问道:“陛下对造反二字可真是熟练,张口就来。是否当年诬陷蓝将军和刘将军的造反, 你也是像今日这般儿戏?”
对造反这两个字熟练, 说出来可谓直戳宋城的脊梁骨。
宋城看着陆凌瑶, 既惊惧于她的能力,又震惊于她话里透露的要为蓝、刘两位平反的信息, 一时竟是说不出话来, 而是指着陆凌瑶道:“你……你……你想做什么?”
陆凌瑶却于此时,掏出一张真话符,掐诀念咒,符纸无风自动, 飘向了皇帝宋城。
待符纸附着宋城身上, 进而消失, 作用于宋城身心。陆凌瑶趁机开口道:“我什么也不想做,只是想听陛下说几句真话。当年我外祖一家,还有刘将军一家,是否真的通敌叛国?”
宋城的嘴角蠕动,不受控制, 眼看要开口。坐在宋城右下角的太子已经慌得有些坐不下去, 怒斥陆凌瑶道:“你这是在做什么?你对我父皇做了什么?”
对于这个色厉内荏的太子, 陆凌瑶没有看在眼里,群臣也没有太把他的质问当一回事, 而是全部目光炯炯的看向了皇座上的宋城。
“他们……他们……”宋城到底没能够扛住真话符的力量,小声说道:“他们没有通敌叛国,是我联合匈奴二皇子,给他们制造的伪证。”
宋城的话一出,整个朝堂哗然。
大家固然猜测蓝、刘两大将军府的所谓叛敌铁证,必然是宋城栽赃的,但没有人想到,宋城居然会为了伪造证据,而去通敌。
忠君卫国之人,被诬通敌叛国,而真正通敌叛国之人,居然高坐皇位,真是无比讽刺。
但陆凌瑶还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宋城,她继续问道:“既然他们没有通敌叛国,我外祖等人待你一向不薄,也愿尊你为皇,你为何要如此对待他们?”
宋城本就因为噩梦精神衰弱,随着第一句真话说出口,他那股要对抗的气势也就散了,索性陆凌瑶问什么,他就开口答什么道:“我为何要杀他们?这有什么好问的?我不杀他们,最后就是他们要杀我。我都已经坐上皇位,怎么可能留他们存在?”
宋城说得理所当然,却也愈见自私,愈让人寒心。
陆凌瑶听了不免鄙夷道:“陛下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天下之人都和你一样。说实话,您当年推翻前朝疯帝,也算顺应天命,为民除害,如果您不对外祖他们下手,我还能敬重你几分。”
陆凌瑶这话一出,文武百官中有多人不免暗暗点头。不管宋城这皇帝做得怎么样,相比前朝疯帝,绝对是好了不少。
但陆凌瑶可不是来帮宋城来洗白的,她接着厉声说道:“可是你怎么做的呢?你登基以后,却走了与疯帝一样的道路。你为了自己的皇位,胡乱猜忌,陷害功臣良将;你不管百姓,致使各处到现在仍然民不聊生,灾难频发。你不配这皇位!”
“你不配皇位!“这五个字掷地有声。
陆凌瑶这话一出,宋城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陆凌瑶道:“你……你……你造反!”
可是此时的造反二字一出,简直犹如一个笑话。
陆凌瑶还在继续询问宋城:“其实,我还有一个疑问,我不能理解,我的母亲她不过一后宅妇人,她碍着你的皇位什么事了?为什么连她你也不能放过?”
根据陆凌瑶的调查,蓝心璇之死,与宋城同样脱离不了关系。
宋城脸色铁青,正要回答,却有人从殿外走了进来,声音带着些嘶哑,却也掷地有声:“这个由我来说吧!”
是一个女声,陆凌瑶循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一个身着华服的高个女子由殿门口大步走进殿中,她的袖口挂着一串佛珠,但很奇怪,陆凌瑶觉得佛教的沉静与此人格格不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