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
九月有衣 更新:2025-03-22 10:27 字数:3253
那些几近麻木的痛苦,或许就不必再去体会。
………
发工资的有偿工作。
张良立即想到了工匠。
除了工隶臣和刑徒,其他工匠都可以获取佣钱。
秦二将无偿的徭役转化为有偿的工作,这样即便大秦往后再无徭役,也依旧可以“征”百姓完成筑城、修路等“工作”。
但徭役不仅是力役,兵役又该如何?
兵役不同于可以在农闲时才征发的力役。
需要怎样高额的“工资”,才能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入伍”?
【谢谢宝们的补充(比心)!】
【我曾经也以为秦二的新安城祭是帝王心术,因为那时我并不相信《蒹葭自传》。】
【我现在信只是因为心境变了,没有证据证真,这里的分析大家可信可不信。】
【情报传到咸阳时,秦二正打算让星火部把“先入关者秦皇也”的消息放出去激怒反秦联军。】
【——袭号怀王的楚国王室熊心与各路反秦义军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秦二这话要是放出去,保守气疯一个项羽。】
【——“先入关者秦皇也”只出现在《蒹葭自传》中,正史中没有记载。】
【秦二看到项羽坑杀二十余万秦卒的情报时,按蒹葭的说法,秦二先是愣了好一会,随后失声痛哭。】
【蒹葭说她只见秦二哭过两次,一次是秦二的母亲去世,另一次就是此时。】
【紧接正史,就是项羽强攻函谷关未果,加上粮草不足只得退兵,秦二亲赴新安城祭。】
熊心沉默了数秒,和面前的查阅验传的关津卒面面相觑。
他已经做好被盘问的准备,那秦卒犹豫片刻,却是放他过了。
咸阳的诏令:无论是谁以正常方式进入咸阳,都予以放行。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熊心在心中念了一遍,然后笑着摇摇头。
和秦二世比谁先入关中……
函谷关和武关早就在秦二的控制下,这还比什么?
………
“公主那时候肯定很难过。”
光是看文字,蒹葭都快哭了。
事实上,她们三个宫女都比公主哭得多。
“没事,这次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白露既是安慰蒹葭也是安慰自己。
她们印象中公主唯一一次哭,也只是默默流泪,而不是哭出声来。
………
当初看到秦人减少八百万的时候,嬴云曼很冷静,因为她认为那些都是本该死去的人。
但她无法接受有二十余万秦卒的死是因她而起。
弥漫胸腔的悲痛也让她意识到,她犯下了一个怎样离谱的大错。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
悲痛与庆幸交织,嬴云曼将两种情绪都压了下去。
天幕里的时间线里,那个骑马两天一夜、以胡亥头颅祭奠亡魂的嬴云曼——
没有机会重来。
【如果《蒹葭自传》为真,秦二在新安城祭中的悲痛就是真的,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认为错在自己呢?】
【感觉怎么追责都追不到她身上。】
【+1,不太理解。】
【非要解释还是只能解释为心术,她完全没理由自责啊。】
【如果再往前追溯,追溯到她觉得错在她不该和始皇帝赌气呢?是不是就能理解了?】
【……靠。】
【她在始皇帝时期隐藏才能,始皇帝就真觉得她无能,所以胡亥才有机会上位。】
【这样就能解释那句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死于秦君无能”了。】
【圆上了。】
【我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认为《蒹葭自传》应该是真的。在它面世之前,还没人能合理解释“秦君无能”。】
【谢谢楼主推荐,已下单这本书!】
【真被惊出一身冷汗,秦二居然是和始皇帝赌气才选造反这条荆棘路。】
【楼主你是真能刀,我承认我被刀了,呜呜呜秦二怎么这么可怜,她只是小时候赌个气,为什么后果会这么严重?】
【收藏了!】
【更心疼秦二了。】
……
嬴云曼不得不承认隐身这么多年确实就是在赌气。
她幼稚得可笑。
不断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什么祖龙不会信她,什么被怀疑就危险了。
难道就不能去尝试一下吗?
把华夏论拿出来、将奴籍归贱说出来,难道真的没把握说服始皇帝吗?
难道造反成功的概率就比说服始皇帝更高吗?
不是的。
是那三年积攒的对嬴政的不满,是觉得造反上位更能证明嬴政的“不祥”是大错,是将真实的世界当作游戏、认为内战的伤亡是注定——
若她真信什么注定,又何必要造反给大秦续命?
若不是天幕点醒,她会在二十万秦卒被坑杀时才发现:
那八百万秦人的死都与她的赌气有关。
这是何等大错!
她怎能不哭?
秦二反省,嬴政也在自省。
如果他不信鬼神,秦二会在距离咸阳宫不远的宫殿长大。
秦二不会藏锋,他也不需要寻求长生。
不会有胡亥矫诏、反秦四起,最终秦人锐减八百万。
他能心平气和地自省,是因为已经停止服食毒丹月余——
劝阻他服食丹药的,是秦二。
【基于以上的前提,我们再来分析秦二对始皇帝的看法。】
第37章
【再看“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看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巨人更高”,是不是就能品出不一样的感觉了?】
【以前只能感觉到秦二推崇政哥, 同时也在自傲“看得更远”。现在再看, 莫名看出了她对父亲的怀念与对大秦的愧疚。】
【心塞塞, 但还是想看楼主分析下去。】
对大秦的愧疚。
是啊, 秦二因“赌气”不去顺位继承, 非要去造反。
随后大秦数年内战,秦人减少八百多万。
张良本该为此痛斥秦二,但这个“楼主”太聪明了。
先详细解释秦二赌气的理由,让人认为自己处在秦二的位置也会选择不见始皇帝。
这时候再引出新安城祭,此时责骂秦二就等同于责骂自己。
如今大秦太子已定, 不会再有内战。
谁还能去责怪秦二?
………
就如张良所想的那般,秦人只要想到秦二已是太子就心下大定,又哪来还会去责怪她?
责怪她不正常继承大统吗?
她已经是太子了啊。
而天幕上的秦二, 他们毕竟不是亲历内战的秦人, 反而会因秦二的“愧疚”而心生不忍。
翻墙出去玩、和阿父赌气——多么正常的事情。
只因她是帝王,她就要为原本正常的事情对大秦感到愧疚。
………
嬴云曼知道,在意识到犯下怎样的大错时, 天幕上的自己只会更痛苦更自责。
对外她可以无德, 但对内她有着那个时代培养出的、对自己极高的道德要求。
那时的她说出这句话, 怀念的不是祖龙。
而是不能宣之于口的“过去”。
她将这个世界视为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她向往红色的灵魂与这个封建的时代格格不入。
她选择了逃避现实。
曾经她只需要跟随旗帜的指引, 就算心不在焉也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
独自来到这个世界后, 她走的每一步都得由自己选择方向。
走错的每一步, 都将付出代价。
八百万秦人的代价太过惨痛,哪怕隔着时空, 也足以让嬴云曼警醒:
这条路很孤独。
选错了方向,没人可以纠正她。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于始皇帝这两大功绩,秦二是怎么做的呢?】
【驰道依旧按照始皇帝定下的规格来,铁路也是全国统一尺寸!】
【度量衡全面改进,但说到底还是沿用的政哥的思想。】
【对的,走出叛逆期后,秦二是始皇帝治国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只是各方面更加完善。】
“铁路?”
嬴政自然发问,他还无法理解铁做的路是什么东西。
“儿臣也不知。”
这个问题嬴云曼无法作答,答了就穿越者实锤。
那就是秦二继位之后才做出来的东西。
嬴政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在“忠实践行者”这个词上看了数遍。
能有这样的二世,是大秦之幸。
嬴云曼虽感激于天幕的警醒,但看到这几段推测,还是感到有些无奈。
简化文字和改进度量衡明明是同一性质,却被脑补为前者是为了赌气、后者则是传承。
但非要这么理解……
也没错。
她确实做了逃避现实这种幼稚的事情,而传承——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