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
竹里人家 更新:2025-04-03 11:35 字数:3882
但再怎么哀叹,委托者上门了,总不能真的不接吧。
坐吧。冉佳仪展开一个礼仪式的微笑,看向来人。
来人一副三十几岁的妇女打扮,虽然身上的衣服不咋地,但是精神头看起来还好,也不像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模样,这让冉佳仪有了点好奇,这次的委托者又是因为什么上门呢?
妇女依言坐下,淳朴一笑,你就是要帮助我的人吗?
冉佳仪点点头:是的,你有什么愿望的话可以和我说。
女人便露出了感恩的笑,缓缓开口的同时,眼神里无限迷惘,似是陷入了对过去的追忆之中,冉佳仪便知道,这又是一个有着故事的女人。
不过,说起来,来到这里的,哪一个不是有着自己故事的呢,就连她自己,在生前不也是满地狗血嘛。
好在一切过去了,尽管死了但她也算是摆脱了自己的噩梦,如今也在尽力为别人驱除噩梦。
随着来人温和而缓慢的陈述,冉佳仪便看到了眼前这个女子的一生。
这名女子名叫沈含秋,出生于一个类似于平行时空的七十年代,在那里,只是有着细微的差别,但大致发展与华国几乎一致,也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那就是下乡知青。
沈含秋一生苦难的根源就来源于知青这个特殊年代下知青们的一时私心。
她不是知青、也不是被知青抛弃伴侣,而是被知青抛弃在乡下的孩子。
因为回城政策的原因,当年沈含秋的那一对知青父母,抛下了沈含秋这个女儿一起回城了,并很快就在城里再次结婚、有了另一个小孩,而被留在村里的沈含秋,那时候尚不满三岁。
沈含秋的父母做事也不算太绝情,在留下足够的钱财、将年幼的女儿托给了下乡的村里一户同为沈姓人家抚养。
如果说,她的一切悲剧来源于亲身父母,那么造成她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收养她的沈家。
-
65年的时候,沈含秋的父母响应国家政策,自愿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希冀着建设大有可为的农村。
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差距的。
很快,农村艰苦的劳作节奏、贫瘠的物质条件就击垮了年轻人们挺直的脊梁、以及他们那脆弱不堪的梦想。
这时候,他们不再想着建设农村,而是想方设法的回城。
然而,下乡容易回城难,下乡三年间眼见无数城市里没有工作、无学可上的年轻人被派遣下乡,回去的却寥寥无几,哪怕两人的父母在城里有几分关系也完全不起作用。
这样的日子一呆就是近三年,三年里艰苦的生活、无处诉说的苦闷让两个同一地方来的年轻知青很快陷入了爱河。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在亲人们无奈的叹息里,他们结婚生子、互相依偎,彼此扶持着度过了这段人生里堪称苦难的生活。
日复一日,渐渐地他们已经不再幻想着回城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扎下了自己浅浅的根基,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有了自己温馨可爱的小家庭,那遥远的城市成为了他们对过去的追忆,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看似温馨的生活却暗藏着无数危机,就似一个气球一般、只需轻轻一戳,就足以毁灭这平静的生活。
1971年,在他们结婚三年后的某一天,这一切幻想如同水中月般戛然而止。
那是一封来自城里父母的信,信里详细讲述了城里最近的形势,
信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儿子,今年看起来比起往年来要好得多了,市里的几个大厂里都已经安排了部分招工,优先下乡的知青们。
儿子,这是你们的机会,你们有着高中的文凭,我们这边也会尽力给你们走走关系,让你们能尽快回城,只是,乡下的那些事情得先处理完毕。
你们要知道,即使回来,也只有能参与到工作里的知青们才能有返乡的名额。
这一封信犹如一针强心剂般打入了让这一对年轻父母的心脏,他们瞬间便燃烧起了对回城的向往,以至于忽略了那信里几乎毫不掩饰的深意。
回城的,只能是招工回城的知青,而在乡下已经娶妻生子的,显然不符合这一政策。
然后两个人却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事实,他们不再安于劳作、不再整日笑颜,反而每日里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个肯定的消息。
终于,三个月后,从城里寄过来的信,没有让他们失望。
托了无数关系、送了无数价值的礼,倾两家之力,这一对儿终于双双得到了回城的机会。
他们要做的只是与这个呆了6年的破山村告别,回到他们应当呆的、耀眼夺目的城市里去,成为工人也好、成为无业游民也好,总之,只要远离这噩梦一般的农村就好。
-
就在两人兴冲冲的准备回城的时候,这才想起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他们年仅三岁的女儿该怎么办?
带着女儿回去显然是不现实、也时候不能做到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么放弃回城的机会、要么舍弃这个他们疼爱多年的女儿。
结果显而易见,人性的自私轻而易举便盖过了对女儿那微不足道的疼爱,于是,这个决定就轻而易举的做下了,年纪尚幼的沈含烟丝毫不知道,自己即将被父母抛弃。
这个决定做下来之后,实施起来竟然也丝毫不难。
乡下结婚都讲究婚宴,却并不重视结婚领证这件事。
哪怕只有结婚证才是官方认可的婚姻关系证明。
沈含秋的父母已经在乡下结成伴侣,但是渴望回城的他们想出了一个歪主意,那就是假装没有过结婚这回事。
因为在村里举行婚礼的他们也并未去扯结婚证,而只是办了几桌酒席,这也代表着在程序上,他们符合回城的条件,唯一的麻烦只是刚出生不到三岁的小女儿。
生养一个小孩艰难,但是抛弃一个小孩却是如此简单。
最后,他们决定把女儿送给当地的村民沈为民家收养,残存的人性让他们留下了一大笔钱财,却依旧包袱款款地回城了,满带着对回城后生活的向往。
--------------------
竹里:修文,时间线重新排了下
第44章 第三个世界
1971年, 在下乡六年后,沈含秋的父母借着政策的优势,顺利回到了位于S市的家乡, 舍弃的是过去六年在乡下的记忆、以及他们的女儿。
似是抛弃了过往, 在城里他们重新开始, 结婚生子,展开了一段新的生活。
而三岁的沈含秋,从身为知青的亲身父母身边, 来到了村民沈为民家里,彼时尚且年幼的她甚至不太明白,自己已经被换了一对父母, 而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也从未有人告诉她这一点。
就如同每一个村里小孩一般长大, 但是还是有那么点不一样的。
比如, 身为家里的长姐,沈含秋总是被母亲告知要疼爱弟弟妹妹,哪怕学习优秀回回考第一、也还是要给弟弟妹妹的学业让路;
比如,身为女孩一直被父母念叨着做各种家务,而弟弟妹妹们却什么也不用做、就获得了父母全心全意的疼爱。
小时候, 沈含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只以为自己女孩的身份让父母失望、讨厌了, 为此,沈含秋面对父母兄弟的时候一直退让,甚至在长大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 还一直为了娘家搬空小家。
惹恼了丈夫和孩子, 也没能讨得了娘家父母兄弟的一句好。
直到时日久了, 沈含秋都已经渐渐看清了娘家人的态度, 不再在意他们之后,才从外人的口中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沈为民家的女儿,而是收了一大笔钱财才会收养她。
以前母亲一次次对她苦求的时候,所谓为了她这个女儿被重男轻女的丈夫和夫家苛责、家中无钱供养只能让她退学的说辞,竟全都是毫无伪装的谎言。
而事实的真相是,她的养父母在收了她亲身父母大笔的钱财收养她后,却还不忘从她身上拔下一层皮来,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沈含秋一生里大半都是活在这个谎言的束缚下,被沈家女儿的身份拘束着,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丈夫和自己的孩子。
在死后,沈含秋心有不甘,为自己过去的愚蠢后悔,这才来到了系统空间,找到冉佳仪求助。
-
听完一切的冉佳仪,只觉得迎面而来一盆狗血,这个委托者,也太惨了点叭。
被亲身父母抛弃也就算了,还要被养父母吸血,最后连累了自己的小家,虽说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其间产生的麻烦、误会也没有少过。
那么,沈姑娘,你来这里的愿望是什么呢?冉佳仪问神情尚算平静的委托者。
沈含秋有那么一瞬间的迷茫,但是很快,她的眼神就坚定下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在沈为民家里能享受到正常的待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