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500章
作者:竹里人家      更新:2025-04-03 11:41      字数:3865
  
  他要是坏的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冉佳怡还能赞一句,真小人,但现在不过是伪君子,做出一副唯唯喏喏的模样,是想表达什么?
  表达他是不愿意、被苏母强逼着来的吗,并不是,不过是表态伤男人自尊,不表态也不影响他是最终的享利者罢了。
  怎么不说话,你说啊?
  你娘这么做,你如果敢说一句不同意,那咱们以后还是夫妻;你要是也同意,那咱们夫妻也不必做了,反正我都给你们卖了、也算对得起你们家。
  宋大郎听到妻子这番话,莫名有些惊慌,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他确实不敢再回答了。
  宋大郎这态度,别说冉佳怡看不上,作为他亲妈的宋母也是看不上的。
  宋母的恶从来表达的清楚明白,她从骨子里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看的出来。
  宋家足足有四个孩子,在前面两个基本长成,娶了儿媳之后,宋母几乎就没下过地,家里的活也交给儿媳来做,这在农家其实是很不正常的。
  因为农家贯彻的思想就是,只要做得动,就要继续做,没有白吃粮的,但在宋家下面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以及一种孙子的情况下,宋父宋母最在乎的永远是自己。
  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分家单过,也可以毫不在乎地推出儿媳去做典妻,也可以让儿子出面推一把,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就如此刻,面对冉佳怡的生气,她也不在意,反而继续继续温和的劝说: 四娘,我还是那句话,你不管同不同意,钱都是最重要的。
  今儿我不过掐了他们几下,你个当娘就心疼。
  家里之前过的什么日子你也是知道的,你就忍心他们继续过这样的日子吗,灾荒不知道要持续多久,没了娘的孩子以后只会更艰难,我们老宋家可不缺孙子。。
  冉佳怡彻底生气了,要说先前还只是小打小闹,那现在这句话无异于威胁威胁冉佳怡,如果不听话,以后三个孩子就没好日子过。
  可以说,宋家人简直一点底线都没有,拿亲孙子的命要挟儿媳卖身,这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荒谬可笑的事了。
  冉佳怡冷笑,碰上硬的、她态度反而更坚决了,总归他也是你们宋家的孙子,除非你们真的亲手把他们掐死,不然有我这个当娘的一口饭、总不会少了他们一口汤,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
  宋母面色微变,她没对人说的是,她之前已经收过赵秀才家的定金,足足五两银子,只要她说动了儿媳就能拿到剩下来的五两,本以为不会太困难的事情现在碰上了钉子,宋母内心满满的不舍。
  --------------------
  第364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这可是足足五两的银子啊, 加上家里有的二两,要是事成他们老宋家也是小富的人家了。
  到时候,熬过灾荒, 给老大重新说一个媳妇, 再给老四说一个, 她也对得起老宋家的列祖列宗了。
  要是冉佳怡知道她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要是老宋家的列祖列宗看到宋母做的, 指不定从棺材里蹦出来把她休了的心都有,毕竟是鼓动儿媳妇卖身的勾当。
  可惜的是,世界上并不总是会有恶报, 都说祸害遗千年,不然也不会有系统和冉佳怡这样的任务者的存在, 所以, 冉佳怡还是更喜欢自己动手。
  宋母见她这冥顽不灵的坚决态度,知道自己今日这工作是做不通了,当下不再纠缠,气呼呼的就要拉着宋大郎离开,却被身后的冉佳怡喊住。
  娘, 两个孩子你不带回去吗?是准备跟我一起卖了?言语中满是嘲讽。
  宋母急促的脚步倏的停下,反过头来, 从冉佳怡手下扯过两个孩子就走。
  动作略微有些粗鲁,使得两个孩子的脚步有些踉跄,却又不至于伤到他们, 冉佳怡看了不但不生气, 反而微微笑了。
  看来, 她赌对了。
  宋母固然希望她同意典妻的事情, 甚至拿了两个孩子要挟,可也不是真的就不拿孙子当回事,毕竟,除非快饿死,不然谁也不会嫌自家儿孙多。
  若是冉佳怡刚才不同意、却又表现出十足爱护的态度,恐怕才会给两个孩子招来祸患,如今这样,让宋母知道她关心两个孩子、可却是宁愿卖身不愿意典妻,这一点就足够了。
  却说冉佳怡这一厢猜测,落到宋家那边也确实没错。
  宋母回到家,依旧是生气的,为此她连走了那么长的路都没有感觉到疲累,反而满满的精神气,朝着宋父抱怨起来:你说说,四娘这人怎么想的,我都说了不会嫌弃她,她还矫情个什么劲儿。
  宋父微抬了抬眼眸,漫不经心道:我都说了,这事不成,你非要拿那烫手银子。
  宋母只觉老头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天底下哪有银子不烫手的,可再烫不也得接着,平常你想烫手还找不到银子呢。
  宋父顿觉气结,他也看重银子,可再看重银子他首先是一个男人,但凡男人就没有不在意女人贞洁的,按照老伴的想法,钱是有了,可老宋家的名声也不用要了,毕竟连儿媳都能送出去做典妻的人家,哪家敢送女儿进火坑。
  不过这话他没跟宋母多说,主要是说也说不通,还白惹一顿骂,倒不如让她去碰碰壁。
  宋母此次的无功而返 也是在他预料之内的,毕竟,,不止宋家要脸,他们乔家也同样要脸,要是乔家出了一个做典妻的姑娘,下一辈的姑娘也都别想嫁人了。
  -----
  事实也的确如此,上一次,尽管被逼无奈,尽管原主也从未有过选择,尽管乔家也没能给她撑腰,可到了最后,错最多的还是她。
  恶言恶语简直快要淹没了原主。
  谁叫她愿意去做典妻呢,宋家另娶不是应该的嘛。
  我们乔家可没有这么不守妇道的闺女。
  ......
  诸如此类诛心之言,自家人尚且不曾忌讳,外面人说的就更多了,简直不堪入耳,来自身边亲近之人的伤害,远比她在赵家后院被人鄙夷唾弃时要痛心得多。
  那个傻姑娘从来都不明白,错的从来不是她,但若不是她、就得是别人,所以到最后错的只能是她。
  有时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冉佳怡索性也不多做,权看宋家人会作到什么地步。
  在冉佳怡身在镇上、心却时刻关注着宋家情况的时候,宋母也没有闲着。
  儿媳眼瞅着已经是别人家的下人,她这个做婆婆的是彻底使唤不动,然而,但苏母又实在舍不得这笔银子,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其他人上面。
  她想的也很明白,赵秀才娘子不就是想找一个可以替自家生儿子、且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女人进门吗?
  女人间的小心思嘛,总是很好懂的,她年轻时也没少为宋父在外边儿招蜂引蝶怄气,如今设身处地站在赵秀才娘子的角度来看,人选就好寻摸得多了。
  赵秀才娘子找到自家无非有三个原因,第一,大儿媳确实能生子,三个儿子足以证明她是个生儿子的命了,乡下都讲究这个、城里肯定也讲究。
  第二,那就是大儿媳是他们老宋家的人,哪怕再给赵家生几个孩子,也首先是他们老宋家的媳妇,万不会进了赵家的家门。如此,赵秀才娘子就不必担心有妾氏进门。
  第三,虽是借别人的肚子生的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可亲娘不在身边也就意味着,不用担心儿子跟亲娘亲近。
  这三个原因促使赵家找上门来,这样的人选不多,但宋母未必难找。
  她要在其中牵线搭桥,给赵家找到合适的人,那赵家还好意思要回这笔银子嘛,必须不能啊,要是她能帮着赵家再压点价,那就更好了。
  宋母这一盘算,就盘算起了附近村中的寡妇来,还得是孩子的寡妇。
  思来想去,宋母最后就想起了隔壁的隔壁,溪水村,有这么一户寡妇人家,听说当家的死得早,一个寡妇带着下面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哭巴巴,最重要的是这五个孩子里面,有四个男孩,这一个女孩也无关紧要不是。
  宋母也就在田间干活时听人说过一嘴,只依稀记得是称一句董娘子,如事关钱财,可不得好好打听打听。
  于是乎,安静的宋家村里就出现了宋母一个人在村中四处溜达的场景,还专往那些嘴碎的婆子家去,引起了不少人的八卦好奇心。
  只是宋母指望这门生意赚大钱,当然不可能轻易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万一有人跟她抢怎么办?
  在村子里兜了两三圈,宋母基本上也就打听清楚,那位董娘子与她大概记忆里的没错,确实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顿时欣喜若狂五两银子保住了,
  至于董寡妇会不同意这回事,家里没有男人的寡妇,想来日子过得更为艰难,她上门说说,指不定二两银子就能成事,要是赵家能再大方点把剩下那三两银子给她,那她可就算圆满了。